眾所周知,苜蓿品種的選擇,直接影響苜蓿的產量(質量)的高低。不同的苜蓿品種,如果在相同的條件下生長,產量甚至可以相差到30%;如果遇到有病害的發生,不同抗性的品種之間的產值相差超過50%以上。可見苜蓿品種選擇的重要性。
選擇好的苜蓿品種的標準是:在相同氣候、土壤條件下,相同的管理水平,產量高、質量優、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就是好品種。而這幾個標準我們一般通過幾個和苜蓿產量、質量相關性很高的指標來量化,根據這些指標來選擇苜蓿品種,可以極大的避免種植風險。
今天小編繼續為大家介紹評價苜蓿品種的其他指標:抗病性、多葉型、根的類型。
(3)用來衡量苜蓿抗病性-抗病系數(Disease Resistance Ratings)
目前,在國內選擇苜蓿品種容易忽視抗病性。因為苜蓿本身就是比較抗病的作物,我國以往連片人工種植苜蓿面積不大,沒有大規模發生的基礎。但是隨著苜蓿的產業化發展,數千畝甚至上萬畝的規模化種植成為趨勢,病害的發生會成為苜蓿生產中很重要的影響因素。有鑒于此,在苜蓿種植前,應該慎重考慮使用抗病性強的品種。
以下是幾種對苜蓿生長嚴重危害的病害:
細菌性枯萎病(Bacterial Wilt);
苜蓿黃萎病(Verticillium Wilt);
鐮刀菌萎蔫病(Fusarium Wilt);
苜蓿炭疽病(Anthracnose Race 1);
苜蓿根腐病(Phytophthora Root Rot);
選擇苜蓿品種時,如果其他指標相同,盡量選擇抗病性高的品種。苜蓿的抗病性特征是相互獨立的,對一種病害高抗,有可能對另一種病害敏感。
高抗:大于50%的植株對該病有抗性;
可抗:31%-50%的植株對該病有抗性;
中抗:15%-30%的植株對該病有抗性;
低抗:6%-14%的植株對該病有抗性;
敏感:0%-5%的植株對該病有抗性;
具有高抗性苜蓿品種,意味著該品種有50%以上的植株不會感染該種病害,其余的以此類推。而普通苜蓿對大多數的病害都是敏感的。
(4)多葉性:傳統苜蓿品種每一枝莖上只有三片葉子,所以有些地方把苜蓿也稱為三葉草。部分新育成的苜蓿莖稈上有超過三片的葉子。多葉性狀對于提高干草的質量有一定的幫助。
(5)根的類型:對苜蓿的抗澇、越冬,耐踐踏能力有影響。
紫花苜蓿有四種類型的根(最后一種其實是地下莖),干草生產選擇的品種以前兩種為主,因為這兩種類型的品種產量更大,直立性強更適宜機械化收割。后兩者多用于放牧。
直根型:主根明顯而發達,并且方向為豎直向下;
側根型:非常抗澇,容易積水或者排水不良的地方,可以采用側根品種;
根蘗型:可以從主根發展出水平的根莖,從根莖可以長出新的獨立植株,比其他類型更耐放牧。
根莖型:使植物可以從根冠通過水平莖擴散,形成更多的根冠。
買苜蓿種子,詳情致電綠芃種業:400-6686-186,187510406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