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態特征
又名堿草,直穗大麥草。野生種分布于蒙古、俄羅斯、日本、朝鮮、土耳其、印度及中國的東北,華北和西北地區。披堿草是披堿草屬中適應性極強的多年生牧草,它最突出的優點是產量高,易栽培。因此,目前在北方干旱草原地區栽培最為普遍,在牧區生產中發揮著一定的作用。
披堿草具有強的的須根系,多集中在15-20厘米土層中,莖直立,疏叢,株高80-150厘米,葉片披針形,長10-30厘米,穗狀花序直立,較緊密,長14-20厘米,每穗節含小花3-4枚,通常為二枚孿生。二穎等長,披針形。外稃背部披短毛,芒長1.2-2.8厘米。穎果長橢圓形,深褐色,千粒重2.8-4.0克。
適應性及利用
披堿草的適應性比老芒麥強,其表現為抗寒、耐旱、耐堿、抗風沙。披堿草抗寒性強,冬季溫度達-40度時能安全越冬,在我國東北,青藏高原種植均能安全越冬。披堿草抗旱性極強,在土層5-25厘米含水量僅有5.1%時,仍能生存。披堿草對堿性土壤具有較強的適應性,可以在微堿性和堿性土壤中生長,在PH值7.6-8.7的幅度內發育良好。
披堿草是短壽命多年生牧草,其可利用年限和老芒麥基本相同,栽培第二年產草量最高(100%),第三年為84.8%,第四年為76.4%,第五年為26.5%,因此披堿草一般只能利用3-4年,以后產量急劇下降。披堿草苗期生長緩慢,播種當年只有少數枝條抽穗,開花,第二年才能充分發育。披堿草產草量和產籽量比較高,在北方干旱地區栽培,一般畝產干草200-400公斤,如果具備灌溉條件,可達500公斤以上,比老芒麥稍高。披堿草種子產量一般畝產可達50-100公斤,水肥條件好,可達150公斤以上。
栽培技術
田間管理:披堿草苗期生長緩慢,易受雜草侵害,可在分蘗前后中耕除草一次,也可以用化學除草劑消滅雜草。在拔節和刈割后要及時灌溉和中耕松土,并結合灌溉追施速效肥。披堿草常常發生稈銹病,發病時葉、莖和穎上產生紅褐色粉末狀瘡斑,后期變為黑色,可用敵銹鈉、代森鋅、石硫合劑進行防除。披堿草每年可割草1-2次,在干旱、土壤貧瘠的情況下,一年只能刈割一次。